全国- 「切换城市」 培训家旗下培训平台
手机版
网站导航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七年级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同步练习

2020.01.23

发布者:网上发布

 

  第六章第二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自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的

  警报,并且已有全球发展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们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措施,下列哪项不是属于切断“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的措施( )

  A.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B.室内经常 雾化消毒

  C.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戴口罩

  D.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2.科技都在2009年5月19日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科研进展摘要》中指出:5月6

  日,加拿大完成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 作,这是世界上完成对这种新病毒的基因测序,将为研制疫苗打下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免疫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抗体

  B、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C、对已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控制传染源

  D、通过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属非特异性免疫

  3.某医院接收一位禽流感病人后,及时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人的衣物和饮食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这两项措施分别属于

  A.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B. 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C.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者

  4.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肺结核 B.贫血 C.高血压 D.近视眼

  5.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

  A.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卫生间 B.与艾滋病病人握手

  C.患艾滋病的母亲哺乳婴儿 D.与艾滋病病人拥抱

  6.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

  A.抗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7.大灾之后要防大疫。四川的汶川地震之后,我国政府在积极抢救伤员的同时,还组织大批防疫人员对灾区进行喷药消毒。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改善生活条件

  8.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  )

  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9.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传染性 最强的阶段是(  )

  A.发病前 B.发病初期表现出症状时 C.发病中期 D.病症最严重的时期[来源:学科网]

  10.下列各项中,不是病原体的是(  )

  A.肝炎病毒 B.痢疾杆菌 C.蛔虫 D.传播疾病的蚊子、苍蝇

  11.以下哪些疾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

  A.脊髓灰质炎 B.禽流 感 C.肺结核 D.阑尾炎

  12.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 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13.我国政府为在20世纪末在我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近几年来,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人工免疫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14.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02009年3月,墨西

  哥和美国等国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1)从结构上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 结构的生物。

  (2)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其中的 。

  (3)日常生活中预 防甲型H1N1流感,应该勤洗手,并彻底洗净;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戴医用口罩。同时,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等。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和 。

  15.2003春季,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流行性非典型肺炎。非典型肺 炎是SARS病毒引起 ,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的。专家建议,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学分析,S ARS病毒属于 。

  (2)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 。

  (3)对“非典”病人要早发现,早报 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 。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C CACBCAB D DDD

  14(1) 细胞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15(1)细胞 蛋白质 (每空1分,共2分)

  (2)B(1分)

  (3)勤洗手,讲究饮食卫生;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与患者密切接触;发现疑似患者,及时报告等。


上一篇:初一英语第一册课文:第51、52课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我国的珍稀植物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册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