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培训家旗下培训平台
手机版
网站导航

透过心眼观社会:摔婴案见折射出人格教育缺失

2020.02.02

发布者:网上发布

  最近,一则令人发指的“女孩摔婴案”掀起轩然大波:12月4日,重庆一名1岁半的男婴被奶奶误留在电梯后,一名10岁女孩抱起他摔到地上殴打、猛踢。男婴的奶奶追到楼上询问,小女孩不仅言辞闪烁,还拍拍老人说“阿姨不要着急”。之后,浑身是血的男婴在小区楼下被发现,生命垂危。

  “儿童”越来越多

  一个背着书包的天真学童竟变成欺凌弱小的“恶魔”,这样的极端事件也许是个案,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外表天使、内心魔鬼”的“儿童”并不少见,甚至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共青团长沙市委牵头组织的一项针对1万名12~18岁青少年的调查表明,青少年倾向时有发生,其中对父母的行为占32%。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一项针对900名2~5岁幼儿的行为评估发现,20.8%的幼儿具有攻击性。

  一方面,很多家长感叹自己的孩子很霸道,喜欢的东西一把就抢过来,别人碰都不能碰;不想做的事情怎么商量也不听,稍不顺心就蹦出“揍你”、“宰了你”等语言。另一方面,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很多孩子小小年纪便习惯“武力”解决问题,心里不高兴了便动手摔玩具、打宠物,甚至打家长;与同学、朋友出现矛盾了不去想应该怎么沟通、解释,而是比谁的拳头硬。

  模仿、孤独都是诱因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行为研究专家特里姆布雷发现,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有“愤怒”的本能,两岁左右以发脾气为主的“行动”达到顶峰。随着人格健全、社会环境影响,人们会越来越理性。可一旦成长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纰漏,这个“心魔”就可能失去控制,甚至衍生出各种极端行为。其中,不良的亲子关系是最主要的诱因。

  1.溺爱让孩子为所欲为。多数家庭都是一堆大人宠一个孩子。家长一味满足、迁就孩子的要求,缺乏引导。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养成施暴的性格基础。

  2.家暴让孩子学会模仿。有的家庭信奉“不打不成才”、“严父出孝子”,动辄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甚至把孩子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加上电视、游戏里情节渲染,孩子要么胆小畏缩、逆来顺受,要么模仿。

  3.忽视让孩子孤独自闭。有的父母一心忙工作,或夫妻成天闹矛盾,很少关注孩子,甚至把孩子扔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这样只养不教的家庭会让孩子性格变得冷漠、孤独自闭,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

  从小就教管理情绪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就像一张空白的纸,从小不教他们控制脾气,等出现倾向时,恐怕为时已晚。

  首先要多陪伴。无论多忙,家长都要把和孩子的沟通纳入日常生活的“必选项”。利用吃饭、睡前时间谈谈自己的见闻,聊聊孩子学校的事,了解其所思所想。抽时间参加孩子的活动,熟悉他的朋友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其次要立规矩。宠爱要有限度,每个家庭都应划一条底线。父母双方都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统一目标,态度一致。家长应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说明理由。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要有一贯性,不能自相矛盾。

  最后要练情商。有了孩子,家长应有意识地规避自身不良言行,不要将家庭纷争、摩擦、矛盾迁移到孩子身上,更不要出现行为。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建立相对“纯洁”的成长环境,以免孩子接触网络、电视上的不良信息,更不能教唆孩子以暴制暴,如“别人打你就还手”等。

上一篇:透过心眼观社会:马上有钱透出国人啥心态。 下一篇:透过心眼观社会: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如何应对。

热门发布

推荐机构

热门课程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