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导入技巧
发布者:网上发布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应当是有无数种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不能事事都要学生去活动、去体验。同时还有讨论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导学法、辅导法、谈话法、陶冶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练习法、开放方式教学法等。
(一)导入及导入技能
导入,顾名思义指 引导 和 进入 。在课堂导人中, 引导 是教师的行为, 进入 则是学生的行为。学生能否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导人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导人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导入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理想的导人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 课未始,兴已浓 的愤悱状态。导入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如下的作用: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入门的最佳钥匙,是知识的 生长点 。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活跃的成分。贴切精练的语言,正确、巧妙的导人新课,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学习并产生一种坚韧的毅力。表现出高昂的探索精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善导 的教师,在教学之始,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要学习的愿望、意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启发式 。教师在学生进入 愤 的状态时 启 ,在学生进人 悱 的状态时 发 ,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可见在导入时,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学生进人 愤悱 的状态。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 要我学 为主动地 我要学 。
2、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作通向 心灵的的门户 。导入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如果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不好,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给予的各种刺激就会 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而富于创意的开讲,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