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经验分享介绍
发布者:网上发布
今天开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来小编总结的一些户外经验。小编将分为四个部分为各位讲述,分别是:准备篇、穿着篇、食物篇和行进篇,然后是总结。今天先来聊聊我们要开始户外运动之前的准备。
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是户外运动的本质属性,但户外运动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们。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控制户外运动中的风险,把危险程度降到*低。这样的话,做好户外运动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分析了一下,户外运动主要的风险有:山洪、滑坠、中暑、雷击、迷路、蛇虫等等。如果是第*次户外的人,*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了解要去的地方具体的情况,然后跟有经验的队友一起出发。在夏季、雨雪季节需谨慎出行,提防山洪、雪崩、雷击等。带足常用药品和急救用品以及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在被蛇虫叮咬或者中暑等受伤情况下能够自救,如果能够联系到当地的救援人员,*好出发前联系好,以便于遇到紧急情况救援能够及时赶到。在出发之前要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路线图,带上GPS等设备,防止迷路。如果真的是去一些未知地形的地方探险,还是买份保险更有保障吧,当然,这份保险我们*好是不要用到,但是意外是无时无刻存在着的,谁也不敢保证一定没有危险。做完这些准备之后,我们就相当于给户外运动系上了一根“安全绳”,虽然不能百分之一百的避免危险,但是危险程度起码是大大的降低了,之后就要大家在实践中多注意了。
户外经验分享—饮食篇
要带新队友出去户外的时候,听到*多的无非就是“我该穿什么好啊,我该带什么吃的啊。”户外条件恶劣,解决吃喝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关键是怎么携带,专业户外驴友应该知道,现在一般户外气炉3分钟左右可以烧开一升水,跟家里的煤气炉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克服了以往经常要吃方便面啊,烧饼、牛肉、面包等等这些干货了,这些食品虽然说方便、省事,但是要是好几天都吃这个,那谁都会吃厌的吧。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户外如何携带这些食品饮料等等吧,只要大家开动大脑,什么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第*:主食的携带,有气炉之后,我们可以带大米,任何你喜欢吃炒菜。将炒好的菜放凉,装入保鲜袋里,带的时候多套几层,别漏油了。任何类似食品都可以这样保存到营地,怕压的就放在套锅或饭盒内,到时候用气炉热热就可以了。
第二:速冻饺子、冷饮、冰冻饮料等食品,用携带的帐篷(打散)、冲锋衣等包裹住,装入背包,实践证明比专门的冰包要好(会有点“露水”,不过无妨),也没有额外的重量。
第三:饮料、酒还有鸡蛋的携带方法,首先,饮料不要带玻璃瓶的,增加重量。鸡蛋可以埋在大米中,放入套锅内。也可以敲碎装入有强度一点的饮料瓶中,但是要灌满,*好不要留空间,多晃荡就散了,可以找小一点的瓶子。
第四:零食,零食的话我觉得你想吃什么就带什么,不过*好带些体积小一点的,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空间。可以带一些功能性的零食,我建议可以带葡萄干、牛肉干、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功能性的饮料就多了,大家可以自己选择一下,*好可以购买一些粉状的葡萄糖,方便,兑上水就可以了,别忘了加点食盐。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携带食物的多少,各位驴友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满足自己的胃哦!
户外经验分享—穿着篇
今天来解决各位户外达人的第三个问题,户外的穿着问题。
户外的穿衣优选自然是冲锋衣了,只要选的冲锋衣质量上没问题,它的结构是可以严格防水的。不过冲锋衣有个命门—袖口,这里冲锋衣的好坏之分就显现出来了,好的冲锋衣袖口部分都设计的很好,不易渗水。而一些杂牌劣质的冲锋衣一旦淋雨时间一长,此处必然渗水。大家如果想保险起见,可以在袖口衬个塑料袋,麻烦是麻烦了点,但更为保险。
然后是贴身穿的内衣,有人可能去的地方比较寒冷,穿了一件保暖内衣,记住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宁可买冲锋衣的时候选一件厚实的户外款冲锋衣,不然一定会后悔。保暖内衣排汗效果*差,有专门的排汗内衣*好,如果暂时还没有,可以去超市或者地摊上买化纤的内衣,虽然赶不上排汗内衣,但比针织棉内衣强多了。如果要爬山或者剧烈运动,可以在内衣里面贴身垫上一块比较厚的纯棉毛巾,用来吸汗。
接来下就是裤子,有新手可能还会穿着牛仔裤玩户外,大概一些人的观念里仍然认为牛仔裤耐磨结实。其实并不是这样,棉制品既不结实也不耐磨,物理性能也很不适合户外运动,一条二三十块的化纤西裤都比它强。当然专业点的还是冲锋裤吧,舒服又耐磨。鞋码的选择,对于鞋码的大小很多人观点不同,有些人认为玩户外鞋子应该大上1到1.5号。但是根据我的经验看来,鞋子应该要越合脚越好,太大的鞋既不舒服反而容易磨出泡。行进当中鞋带经常容易散,老是系又麻烦,其实可以用橡皮筋扎上就解决了。鞋垫打滑的问题大家应该也碰到的很多,推荐给大家超市里有卖的那种保健鞋垫,表面有颗粒的,刚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是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既舒服又实用。
关于户外穿着上的一些经验就归纳到这里。
户外经验分享—行进篇
今天跟大家分享户外经验的最后一课—行进篇,户外运动是充满着惊险与刺激的,而在户外,又应该怎样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带着我们准备好的装备以及食物,户外旅行就开始了。拿出地图首先明白这一片地方的地形,情况,选择好自己要走的那条路。找路记得一点,除非你原本打算搞一次无人区穿越,从物资和思想上做好了自行开路的准备,否则,不管是暂时找不到路、还是打算抄点近路,都不要在明显没路的地方强行穿越。这样做不仅可能受伤,而且根本节省不了时间和体力,老老实实转身、继续找那条已经存在的路才是明智的。
行进当中节奏的把握是很重要的,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行进30分钟休息5分钟或者行进一小时休息10分钟。个人觉得这只能作为参考,每个人的体力和习惯不一样,适合的节奏也不一样,节奏比较快的,*痛快的走法是持续行进大约3个小时休息20分钟(在水平移动的情况下)。此外,就几天的安排而言,*好第*天比较慢,第二天再回复正常,必须让身体适应一下,否则很难受。多数教材上认为在步幅问题上说应该用较小步幅迈步,我的体会不同,长时间的行进中习惯于用较大的步幅(比平时走路的步幅稍大些),这样反而感到更轻松,因为减少了总的迈步次数,减轻了脚底的磨损。行进中不应拼力上窜和下跳,调好呼吸,匀速行进,这样走的路程才更长。中途休息时记住不要脱鞋,长时间行进脚一定会浮肿,脱了鞋一旦再穿是比较难受的。背包也可以不必解下,可以靠着背包45度休息,节省一次腰肌力。还有一点各位驴友要记住的是,休息间隙千万不能用凉水冲头,这是很危险的,有一次带队出行的时候一位队友就因为在山间的溪水冲头,导致发了一晚上的高烧,第二天这次的户外旅行就结束了。
在山路上碰到柔韧的荆棘和杂草的时候,我们携带的开路刀就派上用处了,对付这种相当方便,我使用的就是一把瑞典ASE,长、细、薄、轻、锋利,开路非常好使。还有就是简易冰爪,这工具虽然叫做冰爪,但真正在雪山上没几个人用,倒是在一般的山路上,遇到路面非常滑的时候,这个简单东西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个人觉得登山杖都可以不带这东西一定要带。
最后一点就是心理问题了,意志力坚强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走的更长,即使别人身体素质比你要好。面对危险时首先是冷静,惊慌和恐惧对你毫无用处,对于一个驴友来说,什么都不及安全重要,无论选择带什么装备首先一定要考虑到的是装备的安全性能,在户外不能和同伴分开,搞个人注意,户外精神可贵,生命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