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均衡城镇化发展 到2035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8
鲁网1月20日讯(记者 王丽雪)记者今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据山东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胡薄介绍,山东将从六个方面推进均衡城镇化发展,到2035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8左右。
统筹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布局。按照“一群两心三圈”布局,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促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发展,构建适度集聚、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深化与省界相邻城市的联动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省区、国家综合运输通道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服务水平。
推动城镇体系结构均衡协调。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疏通老城区微循环,建设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场地,完善老城功能。培育10个镇区人口过10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新生小城市和30个大城市卫星镇,新增一批全国百强镇,打造就地就近城镇化示范区。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聚焦城市内部均衡发展,按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科学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市空间机会公平,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网络,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等在内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突出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聚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确保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1.8左右。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协同高效。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提升城乡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乡社会治理共同体。遵循城镇化规律,科学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和辐射力,稳步优化县级行政区划设置,加快建设区域副中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增强社区统筹资源调配自主权。
- 省委省政府致信慰问驻鲁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2019-01-02
- 密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2019-01-02
- 56项公安便民业务今起全程网办2019-01-02
- 山东“电力高速路”建设圆满收官2019-01-02
- 山东省“百名红通人员”王清伟回国投案2019-01-02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9-01-03
-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2019-01-03
- 人民日报关注山东自然资源资产审计:22名省管干部的新考题2019-01-03
- 山东为民企创一流环境,企业并购重组服务费可补贴50%2019-01-03
- 严管严罚,《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1月1日起实施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