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聊诚评|欢歌赏月庆中秋 承情传韵谱华章

2025-10-09 17:20:5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心存希冀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聊城市委网信办与鲁网合力打造网络评论品牌栏目《聊诚评》,1月4日起推出《聊诚评·星光计划》栏目。通过温暖人心的笔触,倾听大众的声音,传播你我的声音;以小切口、微镜头,汇聚点点星光,唱响时代旋律,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玉露生凉的时节,我们迎来了一个满载思念与团圆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不仅是对上古祭月习俗的文化延续,更是中华儿女抒发亲情、寄托乡愁、共话家国的情感盛宴。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但愿人长久”的千古绝唱,中秋始终以月为媒,将个人情愫与民族记忆紧紧相连,成为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符号。

  追溯中秋的源流,其文化根系早已深植于华夏文明的土壤。先秦时期,先民便有“秋暮夕月”的祭月仪式,以虔诚之心感念天地馈赠;魏晋南北朝时,赏月、咏月渐成风尚,文人墨客以“明月皎皎照我床”的诗句,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相融;至唐宋,中秋正式成为固定节日,苏轼“千里共婵娟”的慨叹跨越时空,道尽了中国人对团圆的永恒向往,李白“举头望明月”的怅惘,则让乡愁与明月有了跨越千年的共鸣。这些文化印记,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中秋的历史长河,也让“团圆”“和谐”的内核代代相传。

  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无论是都市里的家庭围坐餐桌,切开象征圆满的月饼,共赏窗外皎洁的明月;还是乡村中,老人们带着孩童在庭院里摆放瓜果,讲述着嫦娥与玉兔的故事;无论是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消防员,通过视频与家人道一声“中秋安康”;还是海外游子,手捧家乡口味的月饼,遥望东方的明月寄托思乡之情......不同的场景,相同的深情。如今,中秋的庆祝方式更添新意:文创月饼承载着传统文化元素,汉服赏月活动让年轻人感受古韵之美,各地举办的中秋诗会、灯光秀,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这些多元的庆祝形式,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文化长河,让中秋的生命力愈发旺盛。

  月满中秋,是对亲情团圆的礼赞,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情暖中华,不仅是此刻的温馨氛围,更是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传承中秋文化,不仅是守护“吃月饼、赏明月”的习俗,更是传递其背后“和合”的理念——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民族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在中秋的月色中汲取温暖,在文化的传承中坚定自信,以家庭之小团圆,汇聚民族之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属于新时代的中秋华章。(文/李璇)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