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严守生态红线,持续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的长岛样板。
近日,在长岛国家公园海洋生物本底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首次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繁殖期的画面。此前,这种鸟类很少在这里出现,从2018年开始,黄嘴白鹭来到长岛繁衍生息,今年的数量更创下了历史新高。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忠迅告诉记者:“今年在高山岛监测到的黄嘴白鹭数量就达到了300多只,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黄嘴白鹭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只有在具备国家一级水质标准的海岛才进行繁殖。前些年,因为过度捕捞和无序养殖,长岛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鸟类数量跌入谷底。近年来,长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8万亩,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升至85%。构建起全域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率先实施全域生活垃圾分类,有居民岛屿裸露山体全部得以修复,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华君告诉记者:“三年来,长岛海水COD,悬浮物,无机氮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改善度达到了10-60%,海水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标准。”
全域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长岛公安机关依据省人大审议通过的《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严厉打击偷猎、盗捕珍稀鸟类,实现生态保护法治化。
长岛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黄嘴白鹭等新种类海鸟的到来,也带动旅游产业提升。长岛获批全国首个海上3A景区,并对旧有的渔家乐和民宿进行提升改造,实现进岛游客“过夜游”比例由2017年的45%提高到2020年的71%。
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宣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蒋丽燕告诉记者,“今年五一期间,长岛进岛游客累计达到78000多人,日均进岛游客恢复到2019年的96%。仅海上旅游业收入就达到近200万元,可以说长岛海上生态游已经成为长岛全域旅游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