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015-02-28 11:08:00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XHDW)(6)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9日,高培芬(左)与其丈夫、我国著名萧演奏家张富森在济南家中练习琴萧合奏。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XHDW)(2)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9日,高培芬来到山东古琴社,准备上课。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XHDW)(5)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7日晚,在济南家中,高培芬(左)向诸城派古琴第六代传人之一的李欣教授如何打谱。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XHDW)(3)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7日,高培芬在山东古琴社教学。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XHDW)(1)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7日晚,高培芬在济南家中练琴。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XHDW)(4)高培芬:古琴文化的守望与传承者

    2月7日,高培芬(右一)在山东古琴社教学。在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院内的一栋小楼里,走上5层,就能听到从一间教室里传出的悠悠古琴声。这是山东古琴社之所在,是中国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高培芬老师传艺的地方。高培芬1954年生,诸城籍人,师承诸城派古琴艺术家张育瑾、王凤襄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恩师“将诸城派古琴传承下去”的嘱托,她成立了山东古琴社。操琴近50载,高培芬从事着古琴的演奏、教学、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出了大量心血。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