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走进文博苑 探寻福山文化惠民新风尚

2018-02-10 15: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0日讯(记者 殷会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的新征程中,文化光辉灿烂不可或缺。6日下午,山东省“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采访团走进烟台福山区文博苑,探寻文化惠民新风尚。

  探寻文化发展 打造文化名片

  烟台福山作为“中国书法之乡”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的故乡。福山书法艺术文化积淀厚重,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涌现出王重年、权希军、邹振亚、胡铁生、王廷风、邹德忠、史世奇等一大批书法家。

  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化背景,福山区委区政府鼎力打造出一张文化名片。为此,2010年福山区投资3亿元启动建设占地440亩、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福山文博苑项目。整个项目涵盖王懿荣纪念馆新馆、福山博物馆等多个场馆,成为烟台市和山东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甲骨(殷商)文化研究中心,以及集书法、绘画展示、收藏、研究和鉴赏功能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设施。

  自2014年开放运营以来,文博苑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和市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成为展示福山传统文化、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2016年,依托文博苑的载体功能,与保利剧院合作运营,打造具有福山地域特色的惠民演出节目,每年仅院线类演出达到55场次以上,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国内前沿院线。投资1000多万元对区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改造升级,装备设施先进,载体功能完备,达到国家二级馆规定标准,对全体市民免费开放。高标准打造权希军、邹德忠、邹振亚、胡铁生、史世奇五大福山籍书法名人艺术馆,恢复重建福山书画院,每年举办各类高层次书画展、藏品展30多场次,吸引群众10余万人次。

  文化搭台,百姓唱戏。按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系统化、常态化”的思路,福山每年举办“激情广场”“秧歌进城”“书香福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300多场。连续十六年举办“激情广场”文艺汇演,每年持续三个月,涵盖机关单位、镇街社区和村居等各个层面,受惠群众累计逾150万人次;元宵节期间“秧歌进城”民俗展演,已经成为福山一年一度的民俗展演盛会,每次吸引包含基层文艺工作者在内近万人参与,有力地烘托了节日氛围;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会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夹河龙舟赛、民俗书画摄影展览等节庆文化活动百余场次。创新搭建“文博苑百姓大舞台”,举办各类文艺演出100余场次,为广大群众打造起最接地气的平民舞台。

   开展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 传承福山文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文化传承最为重要的一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尤为重要。

  2017年以来福山文博苑王懿荣纪念馆积极开展馆校合作,与烟台市各中小学联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为各个学生团体定制个性化活动方案。六百多位师生家长走进纪念馆,启发思维,加深与文化的亲近感。例如“福山话福”活动,通过制作浮雕甲骨文的形式,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福山历史、了解甲骨文的魅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福山博物馆积极让馆藏文物“活”起来,通过组织中学生十八岁成年宣誓、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驻烟军事院校大一新生入伍教育等系列活动,向青少年展示了福山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直至今日,福山的历史及重要文物。

  此外,福山区还将甲骨文书法学习纳入中小学乡土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寓教于乐中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同时,先后举办了书法名家进校园、国学知识普及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20余场次。通过课上课下联动、互动,进一步加深了福山特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的记忆。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