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宝葫芦的秘密”

2018-02-22 15:5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马天坤为记者展示过年新刻的“和谐宝葫芦”

  马天坤展示过年新刻的“和谐宝葫芦” 

  鲁网222日讯(记者 王国栋)走进淄博市博山区东万山村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一股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院里、屋内到处可以看到新挂的剪纸、刻瓷、蛋壳雕刻、葫芦雕刻、麦秸画等各种艺术作品,每件都精致逼真,让人赞叹。上门来学手艺,看年画儿,求摆件的乡里乡亲们络绎不绝。 

  很多人可能无法想象,这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们都出自一名高位截瘫、卧床三十多年的老人之手。他就是东万山村的马天坤,今年已67周岁。从剪纸到蛋壳雕刻,再到葫芦雕刻、麦秸画等,马天坤用20年的时间自学成了“艺术杂家”。马天坤家里并不富裕,但他与人为善,也喜欢帮助人。制作一件作品往往要花上几十天的功夫,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马天坤不吝啬,时常把自己的作品送给邻居和朋友。有人称他为非遗民俗文化传承人,他却并不以此自居。“你想干的话就不难,不想干做什么都难。东西做出来了,放着摆着也没有用,把咱们这个民俗文化,年味儿传播出去,才算是真正有了价值。这不过年了,我多摆弄几个,街坊邻里稀罕我就挺高兴的!”马天坤乐呵呵地说道。 

马天坤做的麦秸画艺术品

  记者了解到,自从精准扶贫工程开展以来,马天坤还积极为贫困户服务,免费为他们讲解雕刻、剪纸等艺术。几乎每天都有人在他床边听他“讲课”,看他现场雕刻。他还给上门求教的贫困群众制作了精细的工具,希望他们能学会一门手艺,做精做大,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一名常去“听课”的村名告诉记者,“他不光是在传授我们技艺,他身体这样还能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去努力了。” 

马天坤手刻的纸画

马天坤手刻的纸画艺术品

  马天坤说,“身体残疾不可怕,没了心气才可怕。剪纸、刻瓷、葫芦雕刻等都是咱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有人想学,我愿意免费教。知道我刻得这个“宝葫芦”里装的啥秘密么?和谐、人气、年味儿!咱们习近平总书记说了,让百姓都过上小康生活。我虽然身体这样,但是我感觉我这精神上比小康生活还满足,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手艺,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也让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在马天坤的影响下,东万山村百姓们几乎家家贴窗花,做剪纸,浓浓的年味里浸透着百姓的获得感,传播着民俗文化,萦绕着和谐的氛围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许这就是马天坤宝葫芦里的秘密吧。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人说,是一生只做一件事。马天坤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工匠呢,剪纸、刻瓷、绘画、雕塑……看似枯燥的工序他学了20年。葫芦雕刻、麦秸画也正是因为有了像他这样的匠人,才得以传承至今。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