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复活”黄河文物 民间博物馆诉说千年古事

2021-10-21 13:4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21日讯(记者 吴奕萱)黄河流经高青47公里,就流程而言,不算长,但就是这47公里,成就了“黄河行万里,至高青安澜”的佳话。地处齐国故地,高青还享有“齐国八百年,自高青起步”的赞誉。10月21日,“母亲河畔的中国”采访团走进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沿着黄河在高青流过的痕迹,感悟6000多年的文明史,品读47公里的黄河文明。 

  全省唯一一家黄河文化主题民间博物馆 

  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位于高青县城东南老董家古玩文化市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以黄河文化为主题、以碑刻和拓片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博物馆。2014年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被山东省文物局定为省级非国有博物馆,2018年便被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 

  滔滔黄河自高青安澜湾转身而过,不仅塑造了一座历史名城,更留下了延续千年的黄河印记。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王术青告诉采访团记者,馆内收藏有关黄河的历史文献、实物1000余件(套),对研究黄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最为珍贵的是这30多份黄河训令、填补了高青县黄河文化的空白。”王术青说。据介绍,馆内还展示了修防段地图、建国初期黄河滩区居民登记卡、建国后治黄人奖状证书、黄河河务局内部信笺和民国至今沿黄9省、80多个县的《黄河志》等。 

  在博物馆内,展示有一份共10本3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详细记录了济南、泺口、滨州3个河务局(段)局(段)长在1947年至1977年间,治黄工程会议、人员调派等内容。王术青表示,这些内容不仅是对现存档案的有效补充,更为研究当时治黄历史提供了不一样视角。 

  记者注意到,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内还收藏有黄河专用柴草秤、量沙秤、取沙筒、老照片和沿黄九省的水样等杂项。鲜活的文献、实物资料,让人们对黄河文化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讲黄河故事的汉子 

  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有一名特殊的讲解员,他就是现任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王术青。每每有时间,他总会走进展厅中,为探寻黄河文化的参观者讲述藏在文物里的点滴故事。 

  出生于1962年的王术青为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王恒村人,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他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术青接触了一批珍贵的黄河文史资料,并以高价将其征集到馆里。2014年王术青创办了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如今馆内现有藏品20000余件,包括碑刻、瓷器玉器、文史资料及其他藏品4大类,朝代跨越南北朝至民国期间。 

  为了讲好碑刻背后的文物故事,王术青先后到北京、河南等地学习拓碑技术,2014年举办了高青县首届拓片展;2015年举办淄博市首届拓片展,捐献给市博物馆80多件拓片。 

  2019年10月,王术青带领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成功举办高青县首届黄河文化文史展览,为淄博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王术青不仅担任了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馆长,更系高青县政协委员,齐鲁文化之星(省级劳模待遇),淄博市地方文化学者咨询组成员;山东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淄博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先后荣获淄博市文化艺术人才,淄博市文物保护博物馆建设事业先进个人。 

  高青,是黄河臂弯深处珍藏着的一方沃土。在这方沃土之上,有曼妙婉约的小城,有朴实厚道的居民,有湛蓝梵净的天空,更有黄河文化的滋养。游走在高青述青藏古博物馆,在一通通石碑、一行行文字、一件件器物的“诉说”下,使人不禁钦佩历代沿黄军民和建设者的治理水平,更为他们在黄河保护、开发的艰难历程与丰功业绩而感叹。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