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用墨之法之涨墨】涨墨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与湿墨属于同一墨法序列,只不过其主要的效果表现在笔之外,用涨墨书写笔画,其点画中的水份多渗出点画之边缘,但点画之用笔十分明显。清人王铎最擅此法,可以宿墨法相结合,往往在蘸浓墨后,笔尖蘸以清水,以渗化能力强的宣纸为之,颇有味道。
学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我们知道,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或提炼出来的。正确的理论往往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正确的书法理论是成功书法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每个致力于学书的人都应该掌握这一“认识论”和“方”。
我们通常说“书存金石气”,意即书法作品中蕴涵古代金石文字的雄浑古朴气象。书法“金石气”的基本表现,其一是雄浑。康南海曾经总结北朝碑版的特征,有“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十美。此“十美”中之“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点画峻厚”、“血肉丰美”四条,概而言之就是雄浑。雄浑由下列三种元素嬗变而
中国书法几千年,真草隶篆大师数不胜数。其中唯有狂草大家少的可怜,至今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是狂草想要达到至高境界太难了。书法界有个几乎一致的看法,认为精通篆、楷、隶、行只不过是刚摸到书法的门,精通草书才是打开了书法的门,而精通狂草才真正是进入了书法的门。可见,狂草之难,难于上青天。狂草书法历经千年,其中想在狂草方面有所建树的人不在少数,至今估计得有几十万人,但成为“圣手”的就几个人。所以说,如果没
个人的习惯决定书法的习气
关于书法,我以为,目前最高深的书论当属卫夫人。她主张,写字时要以全身的力来写,不要只是用指力或腕力。字写出来后表现出一种柔力,卫夫人说过,太干涩,骨太多,如干柴,不好。太浓墨,笔力软,如墨猪,也不好。她所推崇的是骨多肉少,她称之为“筋书”。她说,“筋书”为圣。
“很多人都有学好书法、写一手漂亮汉字的愿望,也有很多人学过书法,但没学好,如果问:“为什么没学好呢?”答案是共同的:“没坚持下来”。可见,“坚持”是何等的重要。坚持不断,就是要坚持每天学习,哪怕每天只学习10分钟。如果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论学习什么,肯定是学不好的,尤其开始学习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