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培训家旗下培训平台
手机版
网站导航

心理咨询师考试透过心眼观社会:总习惯讨好他人是怎么回事。

2020.02.06

发布者:网上发布

  老师,你好!我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人,也一直试图改变和了解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认可自己。我知道,在众多价值中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很重要,应该多去帮助别人,但想想自己有没有帮过别人时,脑海里又好像找不到任何信息,其实,潜意识里感觉自己肯定是为别人做过什么的。

  以前,有过很多疑过我的价值,我也质疑过我自己。因此有一段时间,我试图努力的改变自己。那时,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去帮助和满足他人,即便自己饱受着压力和疲惫,也会努力的去做,以此证明我的价值。突然某一天,我感觉自己做得很难受,并开始质疑:这些全然不顾自己的去帮助他人(包括很多我不乐意做,甚至是违规的事情)到底应不应该?人的价值是不是不能用是否为别人做事来衡量?

  我很纠结,也很苦恼。本来前段时间,我没有再想这些,心情也比较平静,但最近,我似乎又陷入了这种纠结而低迷的情绪,走不出来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当你不知道如何前进时,停下来也许就是进步。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去帮助别人更多是为了获得价值感。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只能通过满足迎合他人才能得到吗?这个问题需要你好好想想。

  其实,你尽可能的去帮助和满足他人或许只是想填补自己内心的“无能感”。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防御机制,叫做“假性利他”,希望通过全能的幻觉来满足内在的无能。其归根结底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通常,自信心缺乏的人的典型表现是害怕被拒绝。即便这类人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还是会害怕别人不高兴。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错位的,总认为当别人认为我们是有价值的人时,我们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帮助别人,而是帮助自己,调整对自己的期待,过力所能及的生活。

  心理百科: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

  过分取悦他人或是“病”

  不过,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其实,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心理学家表示,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其实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另外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要回应别人的需求,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上一篇:心理咨询师考试透过心眼观社会:亲,你快递上瘾了吗? 下一篇:心理咨询师考试经验分享:什么是“钱少忧郁症”

热门发布

推荐机构

热门课程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