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支一扶面试热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儿童性侵案
发布者:网上发布
一.事件背景:
近期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多起儿童遭性侵的案件,北京个别区县的性侵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同时,日前强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性侵案的发生,如何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昨天有关专家就儿童性侵和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对本报记者进行了全面分析。
二.案件特点:
1.熟人作案几率大。 我们曾经对2006年至2008年的340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与此比较相近。在340个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占到了68%。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律师韩晶晶告诉记者。因为是熟人,无论是家长和儿童,对这些人的防范意识都很薄弱,使得这些人很容易对儿童进行伤害。
2.发案长是性侵儿童案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一些性侵儿童案中,最长的揭发时间用时20年,揭发用时超过10年的就有4起。这些揭发时间较长的案件中,有些被害人一直都没有报案,直至案件被其他人发现告发。
3.侵害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非常大。在该中心统计的340个案件中,5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的性侵害案件有45件。其中,发生在农村的比例特别高,占该类案件总数的82.2%,年龄最大的侵害人83岁。
3.社会危害及其严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未完全发育,一旦造成危害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并且将有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三.发生原因:
1.校园管理欠缺是性侵儿童案件多发的一个原因,教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聘用教师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此外,目前在很多学校,男老师可以轻易进入女生宿舍,这就为女学生受到侵害埋下了隐患。儿童跟成人比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必要的警惕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受到侵害。
2.学校、家长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也有很大的欠缺,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少有学校专门会为儿童讲授安全知识,性知识更是少有人提,这造成儿童在这方面的知识一片空白,即使受到侵害,他们可能也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四.解决措施:
1.需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尤其是女孩子,要告知她哪些部位是别人不能触碰的,增加她的自我保护能力。从犯罪学角度上讲,这是被害预防,减少其成为被害人的可能性。
2.学校、社会要承担事先预防责任。比如,学校要加强校园管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当然,预防不仅仅为了事后惩罚,而是要把这些事情做到前面,进行事先预防。已经成为受害人的孩子,要避免他们重复被害,这其中包括心理伤害,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他们从受害的状态中恢复。
3.对性侵案件的犯罪人进行重罚,在有些国家性侵儿童的人是可以判终身监禁或死刑的。
五.儿童性侵中的大多数留守儿童性侵案
在儿童性侵案中,留守女童被侵害所占的比例将近一半。
在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性侵害案件中,老年人作为较特殊的群体,占比例相当大。在该中心统计的340个案件中,50岁以上老年人实施的性侵害案件有45件。其中,发生在农村的比例特别高,占该类案件总数的82.2%,年龄最大的侵害人83岁。
性侵害案件中的老年犯罪者,一般都是被害女童的邻居、同村人或家长的朋友、亲属。老年人一般采取给零花钱、买糖果、方便面或买衣服等理由,哄骗被害人后实施性侵害,不少案件中存在多次、长期侵害。
我国农村地区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服务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目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安全保障都成问题,包括性侵犯、溺水死亡等,在安全管理上面临很大的障碍。因此,我认为,目前在农村的社会服务方式应该有所创新。
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网络,目前在我国已初具雏形。
2010年,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在山西、河南、四川、云南、新疆的12个县建立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在那里,已有近8万名孩子接受了儿童福利主任的家访,24965名儿童和抚养人参加了儿童早期发展活动。然而,该保护网络的覆盖范围还未及广大的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