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文言实词释义题失误原因与对策(3)
发布者:网上发布
3.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贫甚,质女婢于:
通过对“质”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发现“质”是谓语,“女婢”充当“质”的宾语,而“于人”则充当“质”的补语。据此可以断定,“质”应为动词,所以D项将它解释成名词“”是错误的,应解释为动词“抵押,典当”。
4.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第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将曰语:谈论
从语境“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可以看出:这是一段皇帝与臣子的对话,话题是战争的形势和所应采取的对策——皇帝力主“先击”,而臣子则主张“固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A项“谈论”的解释于理不合。因为如果“语”解释为“谈论”,那么皇帝下面的谈话就应该围绕“语”的宾语“诸将”来进行,否则,就“跑题”了。而皇帝下面的两处谈话说的都是“战争”,而对“诸将”均只字未提,这岂不匪夷所思?根据语境,该句中的“语”应该解释为“告诉”,这才符合围绕战争的君臣对话氛围。
5.成语推断法
现在运用的成语,还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春”。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第4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