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辅导:散文阅读例题分析(下)
发布者:网上发布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4分)
解析:这道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实可以转化一下角度,可以分步理解,哪些东西是“煞风景”的,为什么它们是“煞风景”的;再联系中秋节的特点,很自然地就能想到,这是用“放鞭炮”和“手抓羊肉”来反衬中秋节的静谧与情调。
答案要点:强调①“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各2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这是一道作用题。作用题经常要考虑这样几点:1、内容;2、结构;3、手法;4、表达效果。
“射日”“逐日”不是本文要谈的重点,所以只是来作为陪衬,是为了更好地引出后面的“月亮的神话最美的”,从而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要点: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赞美。(答出三点4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一点2分)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的含义。(3分)
解析:这是一道含义理解题。我们做含义题,首先要学会抓句子的关键词,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文化”,有哪些和月亮相关的文化呢,文中提到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文中追寻,不难发现,由月亮引出第二段中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又很自然地引出第三段中节日的诞生,再加散布全篇的大量诗句和第六段中“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这样答案而自然就出来了。
要点:①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②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③由月亮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