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 培训家旗下培训平台
手机版
网站导航

唱歌呼吸的十要十不要

2020.03.13

发布者:网上发布

 歌唱中气息的处理非常重要,近期有很多悦声派粉丝都发来消息,询问如何把握唱歌时的呼吸,如何解决气息不稳定的问题。

  其实,如果能用三言两语就可以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的话,气息、呼吸就一定不是困扰你的老大难。几乎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气息处理疑难,而它们要被解决,靠的是科学的方法和持久的训练。

  今天,还是只能用文字给大家略微指导,希望以下文字对你有所帮助,而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还是老一句:找一位合适的声乐导师,跟随老师做持之以恒的学习,好声音就不是梦。

  1.肩要松弛,不要紧张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肩部要自然、松弛、放下。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使发声器官处于自然、松弛、放下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反之,如果呼吸时,歌唱者的肩部紧张、耸起,这样必然形成*为表浅的“锁骨式呼吸”,同时也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影响正常的发声。

  2.胸要“微含”,不要挺起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胸部要“微含”,从而使胸部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以使发声器官自然、松弛,有利于自由自在地发声。反之,歌唱呼吸时,如果歌唱者的胸部挺起(特别是用力挺起),必然造成“胸式呼吸”。同时,也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影响正常发声。

  3.背要“微曲”,不要挺直

  人的胸与背本来就是前后相连的,所以胸要“微含”与背要“微曲”(不要“挺胸”与不要“挺背”),本来就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所以,背要“微曲”不要挺直的机理与胸要“微含”不要挺起是一样的道理。

  4.颈要“微缩”,不要梗直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颈部要“微缩”,不要梗直。是说歌唱者的颈部要充分放松,从而感到颈的后部稍有缩短,而不是挺直(梗直)状态。

  歌唱者的颈部“微缩”,可以使颈部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使口、喉、咽腔变得通畅,有利于将气息“悄无声息”地吸入腹部丹田;同时也可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处于*自然、*松弛、*自如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反之,梗直脖子会造成呼吸通道的梗塞,形成“锁骨式呼吸”,并造成发声的困难。

  5.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

  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是说歌唱者的心理要处于积极、兴奋、活跃的状态;而不是处于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等消极状态。

  当歌唱者的心理处于积极、振奋状态时,歌唱者的呼吸机能可以被激活。吸气变得通畅且易深入腹部丹田;同时,发声机能也被激活,从而全面提高歌唱者的发声效率。反之,当歌唱者的心理处于紧张、担心、害怕等消极状态时,不仅会感到“提心吊胆”,也会感到因气息上提而无法深入,形成“胸式呼吸”;同时,发声器官也会变得紧张、别扭、发抖,其发声机能和效率会明显降低。这个问题也会随着歌唱者心理紧张程度的加剧而变得更加严重。

  6.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

  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是说当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之后,歌唱者要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不要向内推挤。

  歌唱者吸气之后,保持腹部轻微的向外膨出状态,“在乐句进行中,总把胃和小腹往外推,不是往里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气息对发声器官的推挤。

  7.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

  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是说歌唱者吸气之后,要在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时,把声音“放在”“搁在”或“骑在”气息上唱,而不是用气息去推、挤、顶着声带发声。

  呼气肌肉群(主要包括斜肋肌、膈肌、腰背肌、腹大肌等)比声带闭合肌肉群(主要有披裂肌、杓状肌以及颈部少量把喉头向下拉的肌肉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所发力量上都要庞大得多。所以,歌唱者要在生理上本来不平衡的情况下,找到机能上的平衡,从而有效地避免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反应。

  当声带受到过强气息推、挤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发声器官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此时,声带紧闭,假声带闭合压在真声带之上,舌根会后缩,下颌紧张,颈大肌拉紧……这一连串的紧张反应完全是为了避免声带受到过强气压的伤害。也正是因为这种本能的、必然的“保护性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无条件反射”,所以许多习惯用气息顶住声带发声的人只知道嗓子难受,高音上不去,而不知道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气息过分推、挤声带所引起的。

  8.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

  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是说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一种本能。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代谢活动。这种代谢活动一刻也不能中断。而在歌唱活动中,过分地人为控制气息会与人生存*基本的生理代谢需要产生尖锐的矛盾。

  歌唱呼吸一方面要保证歌唱活动的完美进行,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人生有的生理代谢需要。而那种为了歌唱,过分地人为控制气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理上的生存代谢之需会顽强地打乱歌唱者的人为控制活动。*有效的方法是把歌唱的用气之需与人的生理代谢之需统一起来。换言之,歌唱呼吸不仅要深入腹部丹田,更需要进入人的生存系统。许多歌唱家所说的“呼吸过程要全身参与”应该是对这一认识的*好解释。

  9.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

  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是说要根据乐句的速度、长短而吸气、呼气。既不要过度吸气,也不要过多地剩余气息。——过度吸气或大吸一口气,会导致“胸式呼吸”,还会因为口、喉、咽腔的过分打开和过多气息的反弹,而造成起唱(起音)的困难,同时,也会加快气息的流失速度。“如果吸气太多,你已经处于困境了。你已经制造了紧张的张力。”而当乐句结束时,如果剩余的气息太多,则会造成重新吸气的困难。

  10.用气要节制,不要浪费气息

  “吸进的气息要适当、要合度,不宜过多”。用气(呼气)则要注意节制,不要浪费气息。节制用气的*佳方法:一方面要注意保持“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对整个乐句中的每一个字所消耗的气息有所节制。咬字也是节制气息快速流失的一个有效手段。反之,向内推挤腹部,不注重咬宇和过度相信“打开”的歌唱者的气息流失会非常的严重。“所有气短的人是用气量过多的人”。这是许多歌唱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通过对歌唱呼吸“十要”“十不要”及其机理的论述,揭示了歌唱呼吸中的许多内在规律。认真归纳一下,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正确的歌唱呼吸确实是造就完美、**歌唱的基础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不仅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歌唱呼吸的重要性,甚至还把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强调到了过分的地步。如:欧洲声乐大师伊.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意大利人甚至宣称:“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些说法看似有些夸张,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正确的歌唱呼吸一方面可为歌唱活动提供源源不断、可长可短、可强可弱、收放自如的气息供给,另一方面,又绝不会给发声器官的运作带来任何不利的干扰。所以只有正确的歌唱呼吸才能造就完美、**的歌唱。

  2.深呼吸(腹部丹田式呼吸)是**正确的歌唱呼吸

  如前所述,任何能够引起肩、胸、背、颈紧张的呼吸方式,都会造成气息的浅薄和发声器官的紧张。只有腹部丹田式呼吸才能既为歌唱活动提供充分的气息供给,同时又不会对发声器官的运作产生任何不利的干扰。所以,这也是世界上各种唱法都在以深呼吸为动力进行演唱的观点上能够达成共识的原因所在。

  3.深呼吸(腹部丹田式呼吸)是在身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下获得的

  如前所述,当歌唱者做到生理上(特别是肩、胸、背、颈……)自然、松弛的状态与心理上既积极、振奋又自然、放松的状态时,歌唱者的呼吸就会非常自然、松弛地深入到腹部丹田之中,只有这样的腹部丹田气才是正确的深呼吸,“……想着下去并不意味着压迫用力和挤压向下。而是松弛地往下去。”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的“腹部丹田气”。许多歌唱者只知道要用腹部丹田气,但却采用了人为做作地把气息强行憋压、推挤到腹部丹田的方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许多教师就是用这种错误的方法去教学生的,甚至采用“搬抬钢琴”的方法去让学生体验什么是“腹部丹田气”和“支持”。用这种错误的呼吸方法说话都会很困难,又怎么能唱好歌呢!

  4.正确的歌唱呼吸技术是一种十分复杂,也是难于掌握的歌唱技术

  从前面提到的歌唱呼吸的“十要”“十不要”及其机理,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歌唱呼吸技术是十分复杂、难于掌握的。因为在“十要”“十不要”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上出毛病,都会带来呼吸和发声上的许多问题。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些歌唱呼吸有问题的人,可以发现,有的是过分地挺胸,有的是脖子梗直、僵硬,有的则是把气息憋压、推挤到腹部……。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技术细节上的毛病,从而使得呼吸和发声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虽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不仅呼吸技术过不了关,同时还会导致发声技术上的种种问题。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由错误的歌唱呼吸所引发的歌唱技术、艺术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专业院校学生成才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了。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声乐教育界同行的充分重视。

上一篇:【声乐】解决跑调,靠的是培养内心听觉 下一篇:健身:怎么瘦臀部赘肉?后天翘臀4步练成法

热门发布

推荐机构

热门课程

本站展示的所有信息内容系由机构或个人用户发布,可能存在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并未获得品牌所有人有效授权。本平台会加强审核,但无法完全排除差错或疏漏。郑重声明:本平台仅为免费注册用户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渠道,但不对其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对此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从本网站或本网站的任何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您接受或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发送邮件至15610150293@126.com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