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学习策略浅析
发布者:网上发布
很多想要去美国读研的同学不了解这个问题,GMAT考试的问题是关乎留学的大事,必须要好好准备,那么该如何准备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1.势—备考策略之“和”
备考策略众说纷纭,做题技巧更是五花八门,总量几不少于考试资料本身。然而,一个考试若如果真有如此浩如烟海之体系,则考生可休矣,因为一辈子也不可能穷极。个中原理,其实就是,这些心经、总结,都是无数个性化案例的叠加,因此是无数个路径的并集,而不是交集。GMAT作为思维测试,与高考()等知识重现性考试的核心区别,在于考试技能习得路径的多样化而非单一化。换言之,复习高考,不同人达到同一分数的路径,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因为考试考的是某个固定集合的“知识”。
而GMAT达到同一个分数的路径,却可能悬殊。个中哪一条路径适合自己,需要对自身的深刻洞察,如思维方式特点,阅读习惯,情绪起伏幅度,自我管理能力,语言习得天赋,数理基础等。只有与自身特质相“和”的途径,才是效率*高的途径。简单划分的“要认真做XXX”、“xxx不要练”、“XXX没有用”,都只是一叶障目的二分断,有语言基础甚好者无知者无畏而“生吃”考试,对技巧不着一墨,有数理逻辑功底深厚者,暗度陈仓,更有驽钝者,穷极天下题目仍不得其门。
2.道—解题方略之“和”
逻辑原文要不要看懂?阅读原文精读还是跳读?语法先读意思还是先读结构?类似的问题,实际暗含着若干可以的假设:对于所有人,有A方法显著好于B方法。如果想看懂原文,就可以看懂,如果想精读,就可以精读,如果想读意思,就能读懂意思,如果想读结构,就能分析清楚 结构。
如果能洞察以上假设之荒谬,就能明白一些考生费劲琢磨的事项,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为充上课时间,总结的套路多么脆弱和经不起推敲。实际上,对待真实考场当天在考生面前呈现的题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基于当场考生的主观感受的,通俗地说,我们的训练方向,应该是“能读出什么德行,就按什么德行去做”。这又是一种深刻的“和”,即行知合一,人的现场感受与应对策略的统一。
3.术—考点之“和”
GMAT考试设计中,*能体现“和”的思想的莫过于语法考察。大量的题目,其*高考察意图,就是句子内部能否形成和谐。如代词前后指代,平行结构,修饰关系、等等。洞察这一考察意图,有利于解题时确定正确的观察点,即尽量从题目内部信息寻找线索,而不是借助自己固有的英语知识。不难看出,GMAT考试的备考过程可由一个“和”字全程贯通,而这其中体现出的GMAT备考策略则需要考生在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中逐步掌握,以达到不断提高GMAT考试备考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