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岛频道 > 健康 > 正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血液中心同质化管理及绿色通道帮助多名患者

2024-02-21 11:17:1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21日讯 王先生(化名)年过6旬,2023年9月中旬因“走路不稳,易摔倒1月余”在当地医院进行颅脑CT检查,考虑转移瘤或淋巴瘤。后辗转青岛、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颅内穿刺活检术,病理考虑“颅内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大。

  此时,王先生已出现意识障碍、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上肢不自主抽动、血压不稳等病情危重症状。

  由于传统的“落叶归根”思想影响,患者老伴及子女放弃了在北京“搏一把”的机会,带着遗憾回到青岛。

  他们不愿意放弃最后渺茫的生存机会,恰好了解到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副院长,血液中心主任江倩教授在青岛坐诊,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2023年10月中旬,患者在儿子及家属的陪同下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血液中心住院治疗,当时患者无法正当常沟通,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上肢不自主抽动。

图片

  江倩院长虽在北京,但在了解到患者病情后,立即部署指导诊疗工作,在给予患者全面有力的支持治疗的同时,组织北京-青岛两院区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多名专家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与血液科医生们一起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讨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充分评估疾病的同时,借用外院活检标本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进一步明确诊断。

  2天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复核结果回传,结合入院各项评估结果,患者明确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未经治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极高,从确诊开始平均生存期约1.5个月。

  患者已在辗转各地就诊的路上浪费了半个多月。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且患者IELSG评分及MSKCC评分均高危,对常规化疗方案的副作用耐受程度明显减弱,治疗难度大。

  江倩院长综合患者病情

  结合国际先进临床经验

  为其制定了

  合适的免疫化疗方案

  可喜的是

  治疗1周后

  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逐渐恢复神智

  可以正常表达沟通

  终于好转出院

  现在王先生每月规律返院

  进行规范治疗

  已达到基本生活自理

  每次查房,患者家属半开玩笑地说:“躺着进来,走着出去,在青岛享受了在北京一样的治疗,给北大专家和全体医护点赞!”

  这只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北京、青岛两地血液病患者诊疗规范化、流程一体化、特殊情况绿色通道化的一个缩影。

  在近2年时间里,已有二十余名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在青岛完成前期化疗,并完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准备,在合适的时间转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做到了化疗+移植无缝衔接。

  用患者的话说,“北京与青岛之间虽然有接近七百公里的距离,但我们就诊就像从一个病房楼转到另一个病房楼一样简单。”另一位远从贵州慕名来到江倩院长门诊的患者表示:“在老家已经判了‘死刑’,幸好江倩院长在青岛,让我们转危为安,又有了新的希望!”(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孟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