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卞家庄村:探索“支部+”工作法 下好治理“一盘棋”
鲁网9月26日讯 济宁市泗水县金庄镇卞家庄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最西部,与文化名城曲阜市相邻,是泗水县的“西大门”。全村共有人口508户、1606人,65名党员。“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卞家庄村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支部+”工作法,党支部成为带领群众振兴乡村战斗堡垒,村级治理体系健全、落实到位;党员干部乐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基层权力不走样、不变形。该村实现“党建引领一张网、乡村治理一盘棋”的工作体系。
支部+合作社,发挥村支部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富民。村党支部班子通过组织外出学习,“借他山之石来攻玉”,立足村庄优势,坚持抓引领、添动力,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一是建设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工业。坚持“筑巢引凤、园区兴村”思路,规划建设占地面积783亩的卞庄创业园。先后建成1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1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吸纳了山东欣怡翔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美国倍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入驻园区。提供就业岗位800个,年租金收入900万元,其中集体占股10%,仅厂房租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90万元以上。二是发展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村里注册成立奥铭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用工招聘、员工培训、科技项目申报、物业管理、安全保卫、餐饮食堂等服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卞庄创业园荣获“济宁市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荣誉称号。三是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后,该村便规划建设了一处樱桃产业园区,发展高效农业。2019年初,由支部班子领办注册了泗水县金樱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53户,种植樱桃500亩,樱桃品种12种,并与山东省果科研究所和新泰万亩樱桃基地建立了合作关系,技术人员长期驻村,定期对樱桃产业园管理人员授课培训和业务指导。同时,引入“旅游+”思维,建成了观光长廊,依托河道规划了垂钓园、采摘园、橡胶坝等旅游景点。为让利于民,确立推行“三统一、两划片、一保底”运行模式,即:土地统一流转、苗木统一种植、设施统一配套,划片挂牌管理、划片按比例分红,股民享受每亩每年1000元的保底,外加二次分红。樱桃达到盛果期,种植大户以15亩为一个单位进行承包,每亩承包费5000元,除去1000元保底成本,合作社留存10%运营管理费用,合作社每亩可分配收益3600元,村集体占比88.1%,每亩樱桃可增加村集体收益3000元,农户除1000元保底收入外,每亩可享受二次分红108元。
支部+权力清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公平为民。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将村级事务完全置于“阳光”之下,能保证村级权力有效运行,从而获得群众信任。卞家庄村通过推进“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引入动议、决策、执行等全过程。按照制度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必须参与村里重大决策,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被邀请主动发挥监督作用,广泛提建议、出对策,有效保证了村级监督落实落地。实行公开制度,充分利用公示栏、卞家庄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资源,对财务和重大决策进行公开,彻底打开“前门”、全面堵死“后门”,进一步强化了监督作用。在小微权力方面,对发展党员工作,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17项内容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在公共服务方面,对办理流动党员证服务、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服务、临时救助申请服务、人民调解服务等30项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在村级运行机制方面,梳理制定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11项村级运行机制。这58项清单项目,全部遵循村民自治、依法治理、便民高效、公平公正公开4项原则,逐项明确了政策依据、申请条件、办理程序、申报材料、主管部门及科室、有关联系方式等,实现权力与服务清单化。
支部+服务队,搭建三级党建网格促进互助利民。以行政村作为一级网格,由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以村民小组覆盖区域作为二级网格,由村民小组长负责。在尊重历史传统、符合居住范围、符合生产生活习惯基础上,每20户左右划分三级网格,作为最基础网格单元。每个三级网格设户长1名,由网格内党员或村干部担任。该村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6个,三级网格25个。发挥三级联动服务,聚焦解决群众问题。以第三级网格为责任主体,组织网格内成员以结对形式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将居民家庭户、村内工商企业户和各类社会组织纳入联系对象,根据联系对象实际情况,调配入户时间和频率,灵活采用上门联系、电话联系、短信微信联系等方式,每半月至少联系1次,确保联系全覆盖。通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群众诉求难题,逐项建立台账,实行“挂号整改、销号落实”。在本级网格内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依靠本级网格资源、力量不能解决的向上级网格提报。村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传,快速转办解决,实现“扁平化”治理。问题办结结果通过“三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21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0条,为群众解决实事190件。
要治理好乡村,培育主导产业是基础。基层党支部要有话语权,就必须有过硬的致富引领的本领,让群众有“学头”。卞家庄村利用近十年的时间,持之以恒地抓村里的产业园发展,在产业园成功后,又提出“以工养农,工农互补”的思路,规划建设大樱桃园和草莓园,并逐步形成了主导产业,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壮大,让更多、更好地“为群众办事”成为可能,也让党支部更有话语权,更有底气。
要治理好乡村,党建引领是核心。卞家庄村坚持以“党建+”引领村级经济发展,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和纽带,群众增收和村集体增收与村庄科学发展、村干部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引导村干部转变管理服务单一职能,争做村庄发展的经营者、市场的参与者,带领群众闯市场、跑项目,实现村级增收和群众致富“双促进,双增收”。
要治理好乡村,公平正义是关键。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农村工作亦是如此。该村秉持“良药治未病”理念,创新实施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制度,用制度规范村级组织、村干部权力运行,让村干部心里明白,更让村民看得清楚,促进村干部作风转变,让小微权力、公共服务在阳光下运行,丰富完善了基层的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
要治理好乡村,服务群众是长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要改革发展,绝不是发发文、开开会、喊喊话就能实现的,共产党员必须筑牢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把大家所思、所想、所求变成村里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群策群力,依靠群众实实在在干出成绩来。(通讯员 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