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退役军人变身“新农人” 奋战乡村振兴新阵地

2023-09-03 20:20: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3日讯 一身戎装,保家卫国,热血铸军魂;退役归来,热忱不改,奋战新时代。在济宁市任城区南张街道南张村,提起梅秀军,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990年出生的他,是村里老人公认的“好孩子”,也是村里人自己推选的“好干部”。

  2006年,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应征入伍穿上了橄榄色的军装,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机动武警战士。在部队服役的5年中,梅秀军凭着认真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多次出色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2009年全师“八一比武”荣获个人第二名成绩,2010年海关执勤被评为“海关执勤能手”。2012年8月,梅秀军在部队入党,期间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包括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两次、军事训练标兵、军事训练优等士兵。

  如今的他脱下军装着“农装”,奔赴乡村振兴“新战场”,带动乡村振兴、续写军人荣光的精神风貌。“虽然脱下军装,但我还是一个兵。必须继续发扬军人作风,弘扬时代精神,做好乡村振兴‘排头兵’,以不变的初心扛起责任使命,带领村民奋力奔小康。”梅秀军坚定地说道。

  2013年12月,梅秀军退役返乡。随后应聘到任城区安居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工作。其间,他工作认真、做事踏实。2014年,有了孩子的梅秀军又有了新的想法,经过再三思考,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2015年开办尚品文化传媒,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生意越来越红火,2019年梅秀军又用多年的积蓄扩大经营范围,创建济宁锦川商贸中心,逐步壮大了自己的事业。

  “做人不能忘本,有能力以后我就想尽量去帮助别人。”于是,梅秀军的爱心行动开始了。自2015年起,梅秀军开始对接济宁市慈善总会,送去大量慰问物资,到2021年底,他慰问的老红军、南张街道敬老院老人、南白村村70周岁以上的老人、困难群众就达到335人次。

  2021年,梅秀军被选举任命为南张村纪检委书记、兼退役军人指导员、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梅秀军说,这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责任。

  做生意,他已经得心应手,可当纪检委书记心中却没底。南张村人口3000余人,党员125人,村干部12人,要当好南张村纪检委书记、带领大家开展好本村纪检工作,必须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反腐倡廉,从自身做起,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职务和责任的变化,使他深刻的认识到,要当“新农人”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他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学历、开拓眼界、增长才干。平时坚持政治学习、自觉锤炼、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水平和党性修养,努力提升从事基层工作的能力。

  守初心,退役不褪色;担使命,乡村建新功。穿上戎装是一名军人,脱下军装依然能在乡村振兴路上再“冲锋”。对于未来,梅秀军说,将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践行初心使命、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产业核心的发展思路,深入探索村居善治基层党建新模式,大力推进实施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认同、齐参与的乡村振兴。

  不忘初心,永葆军人本色。在南张街道,像梅秀军一样的复员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后,充分发扬军人退役不褪色的优良品德,思出路、谋发展,凝心聚力改变家乡面貌,有力促进了南张街道的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南张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目标,引导退役军人冲锋在前、勇当尖兵,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奠定牢固基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让退役军人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推选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两委”干部,给他们压担子、挑大梁,真正把解决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战旗”插在农村战场,续写时代荣光。(通讯员 荆梦涵)

责任编辑:谢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