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详情
- 上课校区(1)
《常见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01课程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的重要因素。心理危机并非孤立存在,其发生与个体生命周期阶段、社会角色及应激事件密切相关,若未能及时识别与科学干预,可能引发情绪障碍、行为失控甚至极端事件。
02核心干预对象与危机特征
本课程针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与应激场景,明确四大核心干预对象及对应的危机表现,确保干预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
(一)青少年群体(6-24 岁)
核心危机场景:学业压力(考试焦虑、学业挫败)、亲子冲突(沟通障碍、叛逆行为)、人际适应(校园欺凌、社交回避)、成长困惑(自我认同混乱、青春期情绪波动)、创伤事件(校园意外、家庭变故)
关键识别信号:行为层面(逃学、沉迷电子设备、自伤行为)、情绪层面(持续抑郁、易怒、情绪极端化)、认知层面(自我否定、无望感、对未来失去期待)
(二)职场群体(25-55 岁)
核心危机场景:职业倦怠(长期加班导致的情绪耗竭、工作意义感丧失)、职业转型(裁员、失业引发的自我价值危机)、职场关系(人际冲突、权力压迫导致的心理创伤)、工作 - 生活失衡(家庭责任与职业压力叠加引发的焦虑)
关键识别信号:行为层面(工作效率骤降、频繁请假、回避社交)、情绪层面(麻木冷漠、易激惹、焦虑泛化)、生理层面(失眠、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心悸)
(三)老年群体(55 岁以上)
核心危机场景:衰老适应(身体机能衰退引发的自我价值感降低)、社会角色剥离(退休后的生活意义危机)、家庭关系(空巢孤独、子女分离焦虑)、创伤事件(疾病困扰、亲友离世导致的居丧反应)
关键识别信号:行为层面(社交退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拒绝医疗干预)、情绪层面(持续悲伤、抑郁、无愉悦感)、认知层面(记忆力下降、偏执观念、自杀意念)
(四)特殊情境群体(全年龄段)
核心危机场景:急性创伤事件(自然灾害、事故、故意伤害引发的急性应激障碍)、重大生活变故(婚姻破裂、重大疾病、经济危机)、成瘾行为(物质成瘾、行为成瘾导致的心理依赖与社会功能受损)
关键识别信号:急性应激反应(闪回、回避创伤场景、警觉性增高)、长期适应障碍(情绪持续低落、社会功能退化、自我伤害倾向)
03授课专家:王琳丽老师
(一)专业资质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 注册督导师(D-17-009)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 863 计划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调查及心理咨询项目”核心心理咨询师
家庭治疗师、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
(二)专业履历
临床经验:2002 年起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累计完成 个案咨询时长超 20000 小时,接待家庭治疗访谈 3000 组以上,擅长青少年心理危机、职场倦怠、老年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
培训与督导:2008 年起在全国 17 个省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及精神分析系列培训,累计培训心理咨询师、教师、医护人员等专业群体超 10000 人次,督导个案 500 余例。
04课程体系(6 大专业模块)
模块 1:心理危机的理论基础与本质认知
★心理危机的定义、分类与发展阶段(潜伏期 - 爆发期 - 恢复期)
★不同群体危机发生的心理机制(应激反应理论、心理弹性理论应用)
★常见认知误区澄清:区分 “正常情绪波动” 与 “病理性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的原则与专业边界(保密例外、知情同意、避免二次伤害)
模块 2:心理危机的多维度识别技术
★行为信号识别:异常行为模式(作息改变、兴趣丧失、自伤行为)的评估方法
★情绪信号识别:情绪状态的量化评估(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的专业量表应用)
★语言信号识别:言语内容中的危机线索(消极归因、无望感表述、自杀意念暗示)
★场景化识别训练:基于 15 个真实案例的危机等级评估(低危 - 中危 - 高危)
模块 3:分群体危机干预的定制化策略
★青少年危机干预:共情沟通技术、家庭支持系统构建、校园危机联动机制
★职场危机干预:职业倦怠的认知重构、压力管理技术、职场支持系统搭建
★老年危机干预:怀旧疗法应用、社会角色重建、家庭陪伴的专业技巧
★特殊情境干预:急性应激障碍的紧急处理、创伤后心理重建的阶段化方法
模块 4:初级危机干预的操作流程与技术
★危机评估:风险等级划分
★情绪稳定技术:积极倾听(非评判性回应)、共情表达(情感反映技术)、放松训练(呼吸调节、渐进式肌肉放松)
★干预四步法:稳定情绪→问题澄清→资源链接→方案制定
常见错误干预方式规避(如 “否定情绪”“强迫积极”“过度承诺”)
模块 5:高危危机场景的紧急应对方案
★自杀风险评估:自杀意念、计划、工具的三级评估方法
★自杀危机沟通技术:非激惹性对话策略、安全协议制定、紧急资源联动(心理热线、医疗机构)
★急性创伤事件的现场干预:危机事件应激晤谈(CISD)的操作步骤
★群体危机事件的应对:校园、企业、社区群体危机的联动干预机制
模块 6:危机干预者的自我心理防护
★替代性创伤的识别与评估(情绪耗竭、认知偏差、生理不适的早期信号)
★自我关怀技术:正念减压、情绪日记、边界设定的实操方法
★专业支持系统构建:督导关系建立、同行互助小组运作、个人体验(自我分析)的重要性
★长期心理维护:压力管理计划制定、职业耗竭的预防策略
05课程收益
①专业能力提升:掌握不同群体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与干预技术,具备开展初级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能独立完成低危危机的评估与应对,协助处理中高危危机。
②实践应用价值:获得应用于工作与生活的干预工具如沟通话术、干预流程等,适配家长、教师、职场管理者、社区工作者等不同角色需求。
③自我成长保障:建立科学的自我心理防护机制,避免在危机干预中出现替代性创伤,实现“守护他人”与“保护自己”的双重目标。
06课程对象
▶教育工作者(中小学班主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
▶职场管理者(企业 HR、部门主管、团队负责人)
▶社区工作者、养老服务机构从业者、社会志愿者
▶家长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群体
▶心理咨询师、社工、医护人员等专业服务人员
▶希望提升心理危机应对能力的普通大众
07课程详情
授课形式:线下面授(理论讲解 + 案例督导 + 分组实操)
授课时间:2025 年 11 月 7 日 - 9 日(共 3 天)
授课地点:合肥・阳光心健学术交流中心
课程费用:3480元/人(含资料费、证书费、茶歇费,不含食宿)
证书发放: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现场发放
报名咨询:
王老师:18655141165(微信同号)
孟老师:18155157202(微信同号)
对公账户:合肥高新区阳光心健职业培训学校
税号:523401006709004706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建设银行合肥青年路支行 34001454708053009354
食宿安排:食宿费用自理,需协助预订住宿者,请提前 7 个工作日联系招生老师。

-
阳光心健学术交流中心
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创新产业园9号楼
电话:400-029-0976 转 **** 查看号码
阳光心健资深顾问孟老师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 微信号:181******02
关于我们 详情
阳光心健为全国老牌心理学专业机构,多年来一直带领应用心理学优秀专家团队开展各项心理学应用及培养心理咨询师工作。现机构工作已遍及全国,机构的众多专家在学校及企业心理学应用方面有诸多经验。阳光心健的专家团队囊括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忠德心理医院、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众多心理专家,整合了国内众多心理名家资源。每年均会邀请清华大学、北大、北师大、中科大、忠德心理医院等众多心理专家,如樊富珉、张日昇、丛中、张平、桑志芹、赵小明、李艳苓、李鼎智、王琳丽老师等国内心理学家名家来到安徽进行学术交流并致力于心理相关软、硬件的开发研究。阳光心健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张日昇教授在安徽省箱庭疗法的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