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荣:旅游演艺将迎来增长高峰,共演剧场或成新趋势

2025-04-29 18:18:1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29日讯(记者 焦腾 实习记者 王锦培) 日前,淄博红叶柿岩《奇幻聊斋》正式演出并获得首批游客的关注和青睐。在此之前,山东多个景区凭借旅游演艺项目频频出圈,比如临沂红嫂家乡旅游区《跟着团长打县城》、琅琊古城沉浸式演艺《国秀·琅琊》等。与此同时,众多景区还推出了各种主题、系列的沉浸式、行进式微演艺等,游客文旅体验感不断增强。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在2024年,旅游演艺演出场次18.93万场,票房收入163.89亿元,观众人数8542.23万人次。足见旅游演艺在文旅市场、游客偏好中的重要地位。孙小荣表示:随着旅游消费者对“空城计”“空景计”等有建筑、有空间,而无实质性体验内容的厌倦,在新一轮“景区焕新”的优化提升工作中,预期文化旅游演艺将迎来增长高峰。

  究其背后主因,孙小荣告诉记者:“核心动力还是人民对优质文化生活的体验需求。此外,从供需关系上来讲,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培育引导、技术的创新呈现,也会对消费者进行一种文化审美的教育和普及,从整体来看,文化旅游演艺的崛起,是各种因素叠加的效应,但消费者需求是基本引擎。”

  从山东看向全国,优秀的旅游演艺也越来越多。孙小荣分析:文化旅游演艺的地域分布不均,总体而言,南方比北方多,南方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四川、湖南等省份,而北方的陕西、河南、甘肃、山西等文化资源大省的文化演艺比较多一些;南方不仅有大型山水实景、剧场演艺,还有丰富的小剧场演艺、街区演艺、行进式演艺、快闪式演艺等,种类比较多元;北方主要聚焦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故事,打造户外实景演艺、剧场演艺,在小剧场、微剧场演艺方面,还在起步探索阶段,但亮点频出,比如说河南万岁山景区的演艺集群化、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等沉浸式互动演艺,为文化旅游演艺开创了新模式。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有很多独有的故事IP,但旅游演艺数量较少,质量也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化的创意化、艺术化改造要引发观众情绪共鸣的灵动感。孙小荣认为,《奇幻聊斋》是一次大胆的突破,跟开心麻花合作,用喜剧的方式讲述悲剧,用悬疑的手法重构平铺的叙事,用古今结合的形式穿越时空,这本身就制造了一种强烈的冲突和反差,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剧感审美”,能够引导观众“入戏”,“它无疑是当下山东文化演艺中的一个重要产品,代表着厚重历史的娱乐化转向。”

  什么是优秀的旅游演艺呢?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观众的叫好、市场的买单……孙小荣说,一台优秀的文化旅游演艺,舞台技术、舞美艺术、视听艺术等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情感激荡的触点。国内目前优秀的文化旅游演艺,都是把故事讲清楚了,比如《长恨歌》《延安保育院》《又见平遥》等,而其他失败的,或者过时的演艺,大多是追求视听舞美的震撼,而缺乏故事性的作品。

  无论何种旅游演艺,虽特色不一,但殊途同归,收获全国游客和网友的大量关注。谈及演艺类型创新,“数字化沉浸式演艺迎来快速发展期、行进式互动演艺更受游客的青睐、文化旅游演艺的常态化趋势、地方传统戏曲异军突起。比如去年爆火的甘肃安万秦腔。”孙小荣表示,总体来看,文化旅游演艺不再是一个固定演出的舞台和剧场,而演变为一场随时可以和游客互动的生活剧场,演员和观众的角色逐渐消弭,“共演剧场”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责任编辑:焦腾
分享到:

莱芜锡雕

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上,莱芜锡雕作品“一鼓作气”荣获铜奖,也让大众眼光再次聚焦这项技艺[详细]